学习交流

孤独·成功

发布时间:2019-02-28

工伤康复三病区 高彩萍


去年,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加入了“复旦哲学群”,在这个群里,我学到了很多东西,并认识了80后的复旦哲学系博士陈果老师。后来,又因她在朋友圈里一个火爆的关于“朋友无用”的视频,让我更对她加深了印象。最近,在微信读书中拜读了她的《好的孤独》一书,让我更加对她钦佩不已。陈果老师在此书集结了很多孤独者对生活、对生命、对自我、对世界的困惑与追问,并用哲学思维予以解说,既深入浅出,又讲得通俗易懂,不禁使人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哲学。读完此书,让我对“孤独”和“成功”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。

关于“孤独”

初中时,听了张楚的专辑《孤独的人是可耻的》,似懂非懂地相信了,就以孤独为耻,以至于会带着“羞耻感”,没能好好体会到独处的乐趣,并且会把孤独和寂寞等同。之后,看了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《孤独通行证》才知道“孤独并不可耻,不能忍受孤独才可耻”。最近,看了《好的孤独》,更明白了“孤独不等于寂寞”,孤独是一种心境,是自我心灵的诗意栖居。

寂寞,其实是没有追求的表现,寂寞是由自我内心的荒凉、思想的贫乏而引起的对独处的恐慌,精神的空洞使我们直觉到生命的虚无。寂寞是一种病,是一种精神的饥饿。寂寞的人总是需要他人的陪伴,需要通过人群来治疗。一旦有了理念与追求,反而越清静越寂寞越好,所谓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也。书中所说:与“寂寞”相比,“孤独”是一种更高贵更优美的状态,人需要“孤独”,独处时自我的“真实”能还给我们精神的自由。

确实如此,当你一个人独处,自我的力量就开始觉醒,内心会变得越来越强大。孤独可以让你远离喧嚣,内心沉静而有力,判断无比清晰;孤独可以带你找到自我,听取内心的声音,应对外界难题;孤独可以领你看清人生,不再慌乱和迷茫,活得从容坚定;孤独可以让你与自己对话,内心才是一切的答案……

关于“成功”

书中所说:“成功”当属于真正的“有功者”,唯有真正“下功夫的人”才配得上享受“成功”。叔本华在谈论人的本质时,为人区分了三个不同层次。最外层的是“我在他人那里是什么评价”,中间层次是“我拥有什么”,最内层是“我是谁”。到达“我是谁”这一层的人,追问的是自己的本质,即我的心灵、我的精神、我的灵魂、我的人格。因此“成功”可分为“成就外功”和“成就内功”。如果说“成就外功”就是“外在于我的东西”,那么“成就内功”就是“内在于我的东西”(一个人的心灵、精神、灵魂、人格)。

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的我深有感触,曾几何时,我是如此认真、努力地修炼外功,对于我赖以生存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,我夜以继日、废寝忘食地学习着,别人会的我一定要会,别人不会的我也要会,但时至今日,尽管我依然是如此认真、努力地修炼外功,却逐渐感觉到修炼内功比外功更为重要。可能外功能够让我们应付大部分日常的事务,但医务人员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内功扎实,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从容淡定、收放自如,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。所以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,除了不断丰富理论知识和提升操作技术之外,我们更需要不断积淀、不断修炼自己,使自己富有知识、更有修养、更具人格魅力。

关于“孤独与成功”

无意中,在《生命·觉者》这一栏目中听到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的一段话,对孤独有了进一步的认识:孤独可以让一个人集中所有精力和时间,做单一一件事情,置身一处,置心一处……法国思想家卢梭在孤独中完成了自己的忏悔与救赎,然后他建立了自己的思想高台,写下了《一个孤独者的思想散步》。一代哲学大师康德,他的闪光思想出于对头顶灿烂星空和心中神圣的道德法则的敬畏,在冥思苦想中度过他孤独的一生。著名作家海伦·凯勒双目失明、两耳失聪,寂寞孤单中她酸楚过、绝望过,但是坚定的信念、顽强的毅力使她最终战胜了自己,获得了成功……这些举不胜举的例子,无疑都能说明孤独与成功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
人有时候是需要孤独的,因为你需要静下心来反省自己,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和方向,而灵感总会给孤独者特别多的厚爱,他们可以贪婪地享用智者用一生总结出来的成果,与他们发生超越时空的精神共振。智者能耐得住寂寞,受得了孤独,方能走过黑暗与痛苦、走向成功。

为了心中的梦想,我们暂且做一个孤独的行路人,与日月星辰为伴,与漫漫长夜为伍,走过孤寂的长路度过一段连自己都感动的日子。


(此文获2018年度阳光读书沙龙优秀征文二等奖)





更多

Copyright © 2014 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.All Rights Reserved. 备案/许可证编号:沪ICP备14049724号